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中新網蘭州1月15日電 (張婧)15日清晨,高明珍和妻子折兔巧做好疫情防護措施,搭上同鄉司機的便車,朝着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的方向出發了。一同踏上回家路的,還有經高明珍介紹同樣“東南飛”的另外幾名務工人員。
高明珍是甘肅定西市岷縣十里鎮小龍村人,世代在家務農,一家5口人的所有收入來源僅憑10多畝土地,收成好時1年三四萬元,一旦遇上莊稼不景氣,考慮到要供3個孩子讀書,高明珍便只能“另謀出路”。
他所説的“出路”,就是到市區販賣當地產的中藥材,這也成為他為數不多的幾次“出遠門”經歷,但從2017年至今,高明珍卻和妻子常住離家2000多公里以外的福州。
2017年2月,福州、定西人社部門簽訂了《東西部扶貧協作勞務輸轉技能培訓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專項協議》。該《協議》表明,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共同實施勞務協作“十百千萬”計劃,計劃中的“萬”,就是指到2020年底,向福州組織輸轉定西市貧困勞動力1萬人次。截至目前,定西向福州共組織輸轉勞動力15417人,其中,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581人。
高明珍稱自己是上述計劃中的“幸運兒”,藉着政策紅利,夫妻2人從西北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,搖身一變成了在沿海城市工廠計件打卡的“上班族”。“每月都有穩定收入,再也不會為‘靠天吃飯’而喜憂參半了。”高明珍説,不光自家嚐到了甜頭,他還發動老家30多人,一起到南方工廠上班拿工資。
中新網記者近期走進位於福州市的福清天詳電子配件公司,上述夫妻2人均在廠區生產線上,高明珍操作着機械設備,其妻子則在不遠處檢查耳機線生產是否合格……在談及自身前後變化時,高明珍説自己再也不會有“穿鞋顧慮”了,老家下地幹活只顧着耐磨耐髒,偶爾穿皮鞋還要勤洗勤擦,這裏則可以在空調房裏舒適走動。
妻子折兔巧告訴記者,到福州上班以來,夫妻2人每月收入近萬元,不僅穿着時尚了,還有閒錢給自己購置了金首飾。此外,在福州務工期間,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,就是夫妻2人到周邊景區的打卡旅程,廈門鼓浪嶼、莆田湄洲島、福建武夷山……折兔巧細數這些所謂“外面的世界”,是她之前可望而不可即的。
近年來,福州市與定西市的勞務幫扶只是東西部對口協作的領域之一。2020年9月,“東西協作·福暖隴中”福州航空福州—蘭州航線直航啓動,此次直航航線的開通,促進了兩地經貿文化旅遊交流、決戰決勝脱貧攻堅。而對於像高明珍夫婦這樣的務工人員來説,更是將回家的飛行時長,從原先需要轉機,全程五六個小時,縮短至3個半小時。
在東西部勞務協作期間,高明珍發動本村人,而與其同在一個廠區的岷縣人王紅霞,則在家族羣中當起了“勞務經紀人”。“我從2019年到福州務工至今,每個月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,比起之前到餐館打零工,現在的日子寬裕多了。”王紅霞的切身感受,使得家裏親戚也陸續向當地政府諮詢“南下”務工事宜,並主動報名。
福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高遠忠説,勞務協作作為幫助貧困民眾最直接、短平快增收的重要渠道,以此來保障貧困人口的長期穩定就業問題,福州對在當地連續務工3個月以上和6個月以上貧困勞動力分別給予4500元、13500元獎勵工資及交通生活補貼,增強貧困人口赴福州務工就業的積極性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