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中新網長沙12月30日電(向一鵬劉泉子)湖南省自然資源廳30日透露,截至今年12月24日,湖南已全面完成長江干流及湘江兩岸10公里範圍545座廢棄露天礦山、1911公頃修復任務。
自去年5月自然資源部部署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以來,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精心部署,迅速組織開展實地核查,制定“一礦一策”實施方案,明確了目標任務、基本原則、進度安排和具體要求。
今年以來,該廳發文要求有關市縣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項目開工復工;成立省自然資源廳督導組,開發項目監管信息系統,印發驗收細則,規範驗收程序,嚴格驗收標準。該廳持續強化“一單四制”(任務清單、交辦制、台賬制、通報制、銷號制)動態監管,嚴格落實半月調度、每月通報、適時督導制度,結合遙感監測、實地核查等手段狠抓推進落實;指導有關市縣合理利用廢棄土石料推進礦山生態修復,受到自然資源部通報推廣。該廳還召開工作推進會,逐個礦點把脈會診,對症下藥;開展全覆蓋多批次實地督導,對進度滯後的地區發函督辦,壓實地方主體責任,加快推進項目實施,保障項目任務如期完成。
通過實施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,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,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,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,為加快構建和諧長江、優美長江,築牢長江經濟帶和祖國中部生態屏障做出了湖南貢獻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