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中新網柳州12月30日電 (王以照)柳州市融安縣位於廣西北部大石山區,地處滇黔桂石漠化地區,可耕作土地較少,2020年5月9日才退出貧困縣的行列。當地根據山地較多的特點,大力發展林下養殖,一種會飛的雞“大坡飛雞”開始走俏市場。殘疾人龔立勤就因養殖“大坡飛雞”擺脱貧困,發展出一片產業,年收入最高能達8萬元。
龔立勤一家世代都是融安縣大坡鄉的農民。12月30日,在大坡鄉崗偉村的一個山溝裏,龔立勤正開着三輪摩托車,運玉米等飼料前往雞場餵雞。他在2010年因工傷落下四級殘疾,經歷過回鄉開服裝店失敗虧本,嘗試養殖再度失敗,40多歲依然單身孤苦,靠着大哥的接濟艱苦度日。
2015年發現後“大坡飛雞”產業,龔立勤硬着頭皮向大哥再借來6000元購買400只雞苗走上創業之路。他養殖的土雞放養在山林之中,肉質口感俱佳,得到市場的認可,往年依靠林下養殖土雞最高能獲收入4萬元,於2016年正式脱貧。
受疫情影響,2020年家禽價格走低,玉米等飼料價格走高,但龔立勤扛住了壓力。“今年養了7600只雞,現在賣出去有3500只左右,毛收益有15至16萬元,這一年的利潤有2萬多一點。”龔立勤介紹道。
龔立勤的養殖之路並非一番風順,下雨導致雞感冒、飲用不潔積水導致腸胃感染的事件時有發生。儘管多次遭遇疾病侵襲,但龔立勤都努力克服,尋找融安縣各級農業專家幫助排憂解難,隨後陸續建起雞棚防風防雨,建起飲水設施提供乾淨水源。龔立勤在5年來共獲得產業獎補21500元,和扶貧小額信貸等全方位幫扶。
隨着養雞場走上正軌,他逐漸建立起信心,和朋友建起脱温場,將雞苗養殖成為2月齡的童子雞供應市場。“養雞賺了錢也想生活過好一點,最起碼到生活費不用愁。脱温場平均能年收入4萬元,如果順利的話,脱温場加林下養雞能達到8萬萬左右。”龔立勤介紹道。
為了養雞,龔立勤早出晚歸,吃盡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頭,依靠個人努力和政府幫扶,養雞場的規模從起步階段的400只漲到2020年的7600只,他也成為了村裏小有名氣的養殖户,完成從殘疾貧困户到致富帶頭人的轉變。
“不可能每天問我哥要錢做生活費,肯定想賺點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把房子搞好一點裝修好一點,住得也舒服一點。”龔立勤笑着説道。
據瞭解,2019年大坡飛雞出欄生雞60萬羽,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和推崇,不僅“飛”進了超市,“飛”進了各大活禽市場,還遠銷貴州、上海、湖南、廣東、北京等省外市場。幫助養殖户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,大批貧困羣眾通過發展飛雞養殖產業甩掉了貧困的帽子,輻射帶動周邊羣眾共同發展,實現脱貧致富奔小康。(完)?